当圣诞节变成狂欢的季节,铺天盖地都是商业缀饰时,圣诞的意义似乎不再重要。身在福中的人,是否还记得世界各个角落,许许多多你我眼中美丽浪漫的白色圣诞,却是另一些人苍白的贫穷。
圣诞节,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说贫穷的主题?其实,圣诞除了是记念神子耶稣降生的日子,也是传播爱与感恩的日子,只是渐渐被商业打造成物质消费与过度狂欢,甚至成为施赠贫苦的商业宣传工具。
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今日的圣诞节。消费主义“骑劫”了圣诞,一味展示社会的繁荣和富裕,把贫穷人逼到角落去作施舍的对象;平日漠视,待特别日子才来发一份半份礼物作商业宣传,说是慈善,不如说是伪善。在圣诞节,人们不但狂欢,还要利用他人的尊严做施舍之伪善宣传,又岂是耶稣基督──圣诞节主角的本意?
世界各地都有贫穷,但需要救济不代表可以任意践踏他们的尊严,“尊严”也是一项基本人权。1950至1960年代的香港,人们栖身于木屋或一家七八口拥挤在一张床,生活于一间不到百呎狭窄住房的寒微处境,虽然接受外国(主要是基督教团体)的扶贫接济,但他们依然可以活得有尊严,奋斗出今时今日富足的香港。二十一世纪的韩国,农民集体宣示,不要他人救济,而要自力更生,要有生存的尊严;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在贫穷线下挣扎的人。
耶稣本是富足的神的儿子,降世活在贫穷的人群之中,要世人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祂在人世中常常俯身关注穷人和病人,接纳及拥抱来到祂跟前的孩子。祂播下爱。
今日,当这世界看起来越来越冷漠无情时,让我们也播下爱。爱,会像冬日的太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一丝丝的温暖;爱,会像夏日炎炎的凉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一阵阵的清凉;爱,更像软软甜甜的棉花糖,让久尝苦头的人尝到一点点的甘甜。圣经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
鼓励身在福中的人,有能力的人,多参与慈善活动(在不少地方都有民间或教会开办的慈善福利组织),只要花一点点时间,贡献一点点力量,捐助一点点金钱,就能发挥爱的力量,改变他人的生命。
一道温情能抵寒冬的黑夜,一份慈悲爱心能滋润干涸;富裕的城市背后还有一批贫弱孤老,穷困寡独,给他们送上一些救援金钱,雪中送炭,不是很好吗?
圣诞的意义,有爱和感恩;最珍贵的圣诞祝福,是一份真诚付出的爱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