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福音门户网站
耶稣爱你,神赐福你!

在信仰旅程中体悟虚空---“道成肉身与虚空的人生”系列之一

   2025-03-05 戴永富4370
核心提示:信徒难免经历信心与失望的矛盾,但与不信者不同的是:信徒要在神话语的引导下以更大的信心使这矛盾为信心服务。在矛盾中敢于直视矛盾,同时勇于用矛盾增强信心而借此超越矛盾;这就是十字架的精神。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1:2、14)

传道书的信息能帮助我们更深刻明白道成肉身的意义。借着感受人类生活的虚空,信徒才能更深入了解基督的使命与信徒的人生意义。

基督徒相信他们已经从虚空的人生中被买赎出来,但信徒中还有多人并不清楚:

1.为什么相信基督就能把我们从虚空的人生中拯救出来?

2.虚空在人生中的表现是什么?

3.从虚空中被拯救之后,我们在世上的生活是否还是虚空或充满苦难呢?

信徒若发现以上问题很难回答,这意味着他们只知道生命的答案(“基督是道路”),却不理解将他们带到这终极答案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所以,信徒要自问:“要是基督确实是答案的话,那么究竟哪些是祂所回答的难题呢?”实际上,当基督徒悔改时,神先向他们透露了答案(基督),然后神会让信徒发现那一切能带领我们确认那终极答案的种种问题。这么说,信徒所经历的挫折和苦难是他们追求并肯定基督这答案的方法。通过各种挣扎,神要告诉信徒,除非被基督自己充满,否则世上一切事物无法使我们得到真正的满足。这逻辑与成功神学大相径庭:基督徒的生活并非安逸或无痛苦的生活,反而是要略尝虚空的滋味的。但虚空并非目的,因它是神邀请基督徒经历和欣赏基督这终极答案的方式。

传道书所述的“虚空”

那么,传道书的“虚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将它解释为“虚无”,意即人生的很多方面虽有时看似幸福,但终究没有意义,所以这些事物能引诱或欺骗人。人最终会发现,所得到的智慧与财富无法满足自己的心;一切好像是小孩的玩具一样:起初似乎很有魅力,后来却不过尔尔。由此,现实或人生之所以是虚空的,是因它会使人失望而上当。这种解释没有错,但“虚空”(原文 )也可以理解为“妄诞”或“荒诞”(“absurdity”,注一)。荒诞是指我们合情合理的期盼或欲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破坏的状态;是指理想或意愿与残酷现实的矛盾(就如谚语“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传道书的内容能抓到或反映出我们对人生的荒诞表现的费解:

人人都认为获得聪明智慧是很可贵的,但传道者却说:“多有智慧,就多有烦恼;加增知识,就加增痛苦。”“我又看见在日光之下,跑得快的未必得奖,勇士未必战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精明的未必致富,博学的未必得人赏识,因为时机和际遇左右众人。”(传1:18;9:11《新译本》)这让人想起苏东坡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此外,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与动物遭受同样的命运。传道书的作者说:“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传3:19-21)

更甚者,行动迟缓、没有知识理性的大海龟能活到两百岁;然而,作为神形象与样式的人类却“七十古来稀”,这难道不荒诞吗?再说,有些有智慧并一辈子做好事的人英年早逝或困苦流离,却有恶人和懒汉能寿终正寝或悠然自得。传道书作者写道:“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传7:15)有人开个玩笑:“正人君子吃了一点肥肉就得心脏病,贪官污吏总是花天酒地却终生没有糖尿病也没有胆固醇。”这句话虽然颇为夸张,但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信徒所感受的“荒诞”

毋庸置疑,在日光之下生活让人们灰心丧气的失衡;而在信仰的生活中,信徒也能透过以下的事情清楚感受到日光之下的荒诞:

有些信徒感到纳闷:“我们既然被称作是神的儿女或神眼中的瞳仁,那又为何活在看似无休止的挣扎中?无论是从物质、健康、家庭等角度看,我们的生活好像不太幸福。”

有牧者或传道人感到困惑:“我鞠躬尽瘁事奉(为了神而不仅是为了人),却没有得到任何酬报或认同。我被误解,被诽谤,事工也失败了。在教会的内忧外患中孤苦伶仃,‘像旷野的鹈鹕,又像废墟里的猫头鹰’(诗102:6《新译本》)。”

或许有信徒会这么叹道:“我其实愿意遵照神旨意生活,却被疾病、罪恶、心理软弱等一大堆问题挟制。人怎么说基督徒的生活是得胜的生活呢?”

难怪一些信徒最后仰天吶喊:“一切尽是捕风捉影啊!”“做基督徒有何意义呢?”“神在哪里?”尽管如此,这些消极的事其实有积极的作用;它们会让信徒意识到:他们对已得之终极答案(即基督)尚未充分理解,因为他们还没有体会到这答案也是针对人生虚空的问题。

让“矛盾”为信心服务

问题是:信徒常利用他们所偏爱的经文或属灵言语来“粉饰太平”,使他们对人生的苦难与挑战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许多信徒常以过度属灵化的所谓正能量或积极思维来淡化或压制那些挑战信仰的难题,但这本来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鸵鸟心态。在此,信徒所做的不是信靠神的话,而是出于不信或惧怕的自我保护。信心并非源于逃避现实的自我陶醉,而是离不开人对现实的清醒接受和勇敢超越。因此,那些常与疑惑角力的人才能明白信心的力量:“我信,求你帮助我的不信!”(可9:24《和合本修订版》)惟有对传道书那些富有怀疑或悲观色彩言语有所体悟,才可以让信徒更有准备传讲神的话;否则他们的教导和传道只是纸上谈兵,或像约伯的朋友一样成为令人愁烦的安慰者(伯16:2)。

其实,除了传道书外,圣经有多处诚实地表达了信徒的挣扎和不解。诗人直言不讳地哀叹:“你使我们像给人宰吃的羊,把我们分散在列国中。你把你的子民廉价出售;他们的售价并没有使你得到利益。”(诗44:11-12《新译本》)也很真诚地说:“看哪,这就是恶人!他们既是常享安逸,财宝便加增。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无辜!因为我终日遭灾难,每早晨受惩治。”(诗73:12-14)圣经一方面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诗8:4-5)另一方面也记载:“人算什么,你竟看他为大,将他放在心上,每早鉴察他,时刻试验他?…为何以我当你的箭靶子?”(伯7:17-18、20)世上的不信者、怀疑主义者或不可知论者(agnostic)有时比信徒更了解这些经文所传达的矛盾和困惑。读传道书或其他相似的经文会令他们感到很惊奇,觉得圣经实在理解人的疑惑。

信徒难免经历信心与失望的矛盾,但与不信者不同的是:信徒要在神话语的引导下以更大的信心使这矛盾为信心服务。在矛盾中敢于直视矛盾,同时勇于用矛盾增强信心而借此超越矛盾;这就是十字架的精神。所以,信徒在挣扎中敢于直视痛苦,但也勇于视痛苦为体会基督的信靠顺服的机会,这样他们就能用痛苦来增强信心而超越痛苦,这才是战胜虚空之道。下一篇将会论述这胜利之道如何在基督耶稣的身上彰显而成为信徒战胜虚空的根基(下期续)。


(注一)Michael Fox, A Time to Tear Down & A Time to Build Up: A Rereading of Ecclesiast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9), 30–31.

 
举报收藏 1支持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讲章
推荐图文
推荐讲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