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奉差遣进入世界,训练人成为主的门徒。大使命的动词是“去”和“训练”,后面的“施洗”与“教导”是修饰、说明“训练(make)”门徒。而门徒则是跟随主的人——主耶稣从来都是讲“跟随我”;是一群看清了代价之后,不计代价跟随主的人。奉差遣,使人做门徒包括两个方面:宣教,领人悔改归入基督;教导,使信徒生命更新,遵守主的命令。当教会遵行上帝的旨意时,上帝就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前者(大使命)是命令,后者(同在)是应许。
我们首先需要检讨的是,教会是否忠实地执行了上帝的大使命——造就门徒。
据我观察,在北美的大部分华人教会都有很大对本族人传福音的热诚,努力做福音工作。但在一些情况下,福音的内容被妥协,产生的不是真正的认信。耶稣基督的救恩,没有了基督教信仰中创造论的框架,没有了挑战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人为罪为义悔改的成份,很容易成为廉价的恩典。“信主”成了终点,而不是新生命的起点。有的人信了主,在教会“混过”一段时间后,因为“乏味”而离开。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认信之后的教导工作异常缺乏,没有训练遵守主命的信徒的计划。教导的缺乏包括神话语的教导与过敬虔生活的指导。相当多的教会没有系统的课程,让信徒在上帝的话语上札根,更不用提通过门徒训练的方式培养信徒的属灵生活。初信的前两年,信徒的心是敞开的,有很大的热诚与动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是做门徒训练的最好时机。如果无法于这一时期在神的话语上扎根,重整个人生活,在上帝面前敬虔度日,便没有力量在天路上持续不断地奔跑。初信的热诚渐渐退去后,生命也会一点点干瘪下去,慢慢就变成了“老基督徒”。哀哉斯也。生命河边的枯黄树木,有什么比这更可悲呢?
上述两点的问题,可能与大多数北美教会是由校园查经班转型而来的历史渊源有关;也与华人教会多为超宗派的独立教会,资源过于分散分不开。我们需要更多成熟的教会,可以成为门徒的训练学校;我们需要行走于教会间的机构,与更多有著宽广胸怀的教会合作,提供系统的主日学教程与门徒训练规划。